从小吃老妈的饭长大,一般吃面条拌菜较多,拌菜一般都是用西葫芦或者土豆条炒的。炒这种用来盖浇的菜时,总会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一碗多的水,这样是为了让炒出菜有更多的汤汁,然后好拌面吃。
另外就是面条汤饭,就是先用菜炒出底锅,炒出味道后加入凉水烧开,然后下短面条,这样一锅面条饭便好了。
除了这两大类外,平时也吃米饭,我挺爱吃,但是貌似米饭吃了饿的快,不像面条,所以一个月也就才吃一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众不怎么经常吃的花样,比如稠饭,菜汤、窝窝饭(比较麻烦)、垫卷子、扁豆饭等等。
相比经常吃的干饭或者汤面,其实那些不常吃的品类我更爱吃,只是它们做起来比较麻烦。比如垫卷子需要杀鸡(小时候一般不怎么舍得吃的,一般有亲戚客人来时才吃),扁豆饭需要有晒干的扁豆,还需要提前摘沙子(扁豆原材料里可是有不少沙子杂质,如果不摘掉,吃饭时很容易被沙子嘎嘣到牙)等等。
所以小时候吃的相对还是比较单调的,老妈大多时候做汤面或者干伴。记得夏天时,老爹在家里菜园子里种西葫芦,种的特别好,家里总有吃不完的西葫芦,老妈为了尽快吃掉那些葫芦,几乎顿顿吃西葫芦菜,那时真是吃到吃不下去,一度吃到吃不下去,姐姐更是如此。
相比夏天时的西葫芦伴菜,我还是更爱吃老妈冬天做的土豆条伴菜。一般每到秋季,家里都会提前买好冬天吃的菜蔬,其中土豆便是大头,每年应该都会在地窖里囤好几袋子的土豆,以便过冬吃。当然土豆不仅可以炒菜,冬天可以烤着吃,炕着吃还可以煮着吃,吃法很多,不过家里最常的吃法还是炒菜。
也许是自己爱吃土豆,老妈做的土豆炒菜吃了那么久,却从吃不腻,不像西葫芦,即使到后来工作也是如此,土豆条炒菜也依旧是经常吃的菜。
后来在北京工作后,自己才开始学炒菜,自己一开始做的菜便是炒土豆条。后来会炒菜后,味道跟老妈做的味道竟然很相似。过年回家跟老妈说起这个事,老妈一脸欣慰的笑容。
不论如何,那时的味道似乎是固定的,味道很淡很一般,但记忆却很深刻,那个味道就像是停在了哪里,一动不动,也许只有到了老家才能找到。
到了今年,接老妈到了北京。老妈已经给自己做了好几个月的饭,发现老妈做的菜越来越好吃。
这期间,老妈做了各种各样的饼,我以前从没吃过老妈做的饼,主要也是老家没有吃冰的习惯,今年双十一买了电饼铛后,老妈便开始展示自己做饼方面的潜力,我跟媳妇大饱口福。
不仅仅是饼子,老妈做的菜也竟然越来越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