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咕咚 于 2019-05-24 发布

地址:《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的批注与划线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 https://read.douban.com/ebook/8747171/ 本作品由 博集天卷 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章节:01 人们卖弄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

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经济学?经济议题是我们生活中很多重要事情的核心,不只包括工作与收入,也包括健康、教育、退休生活及国家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人们卖弄的经济学原理只有50%是正确的,但如果你不懂任何经济学常识或知识,就无法反驳,只能点头或耸肩。诚如英国女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曾说的,研究经济学的理由就是“为了避免被经济学家欺骗”。

社会应该生产什么? ·应该如何生产? ·谁来消费所生产的东西?

搞懂经济学的概念,有助于去除对经济学的一些误解。

经济学入门课程与政治立场是不相干的

经济学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架构。

我要说的不是应否向企业增税,而是关于企业课税的任何敏感话题,都应该聚焦于实际上哪些人最后要来支付这笔税款

很多经济取舍都有一个特色:它能帮助某些人,却同时伤害了其他人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统计受到伤害或帮助的所有人,而不只是新闻报道里的几张脸孔。

自利(self-interest)是组成社会的有效方式

借由追求自身的利益,他频繁地促进了社会利益,比他认真设想促进社会利益还有效。

借由追求自身的利益,他频繁地促进了社会利益,比他认真设想促进社会利益还有效。

所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同样的问题,会是不一样的结论。从大众价值看自私是一种被人唾弃的品质,但是从经济学看,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他在促进社会利益。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的概念,就是你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也会给别人带来好处。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的概念,就是你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也会给别人带来好处。

双赢的局面。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事也是如此,要乐观看待得与失。

自利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它被适当引导时,就可为社会带来各种好处。

课税

就是征税的意思

如果有某个东西你想要少一点,就用租税抑制它;想要多一点,就用补贴鼓励它。

当你做一个选择时,你没有选择的东西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机会成本”。

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非生产者。

房东、石油公司、银行都是贪婪的,而且试图尽其所能赚取最多的钱,他们无时无刻不贪婪。他们提高房租、燃料价格与利率,不是因为想这么做(他们一直都这么做),而是因为市场的供需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才促使他们做了这个决定。

章节:02 做自己最适合做的事,就有更好的生产力

我们现今的世界,即使是看起来简单的消费品,也经常通过一个涉及全球的复杂过程来生产

分工为生产商品的厂商与国家经济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利益。它是如何办到的?

分工使工人能聚焦于他们最适合做的事,又使企业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从不同地区取得合适的工人和合适的资源,就有更好的生产力。

分工使企业得以利用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

“规模经济”是个专有名词,用来说明大厂相对于小厂可以用较低的平均成本来生产。

规模经济的概念,有助于这个世界合理化地运作。

规模经济的概念,有助于这个世界合理化地运作。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双方利益最大化。这也告诉我们,作为技术人,把自己的技术做到最好,对自己对公司都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向。

分工不只在一家厂商内部发生,也在一个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发生。

市场经济就是协调这种精密分工的社会机制。

很矛盾的是,也许一个国家越富有,人们在独自、无助时的生存能力就越差。

很矛盾的是,也许一个国家越富有,人们在独自、无助时的生存能力就越差。

高度发达的社会必定有高度发达的分工,于此同时,人们都变得像一个螺丝钉,大家只会自己擅长的领域,其他领域的能力却大大下降。

分工能增加企业、国家以及全球经济的产量。

在市场经济里,商品的价值就是它的价格

市场经济里的劳动价值,则表现在支付的工资或薪水上,这又提供了动机,使人们愿意提供对别人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

每个社会都必须回答经济学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谁来消费?

章节:03 市场均衡点并不表示人们对结果感到满意

分工导致商品与服务的交换,社会必须以某种方式协调所有的生产与消费。

全球所有高收入社会,比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国家,主要是通过市场安排来调节它们的经济,且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影响

厂商是产品的供给者,而家庭是产品的需求者。

家庭是资本的供应者,而厂商是需求者

钻石有很高的交换价值,如果你有一颗钻石要交易,那么你可以换到很多钱;但钻石没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既不能吃,也不能修剪

经济学家谈到价格时,指的就是交换价值。

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与其稀有性有关——商品值多少钱,和多少人想要拥有它有关。

注重每样东西的价格,却不在乎其内在的使用价值

因为经济学家关注交换价值,不关心使用价值。

价格是视世界上的供需互动,即人们愿意且能够取得的状况而定的。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当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时,人们可能会拿其他商品取而代之。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你的收入的购买力降低,因此你不能像过去一样每样东西都买,你会买较少的东西或是同样的东西少买一点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下,人们想得到该商品的特定数量。

“需求”则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在任何可能的价格或每种价格下,人们想要该商品的数量是多少。

需求量是一个点,而需求是一条曲线。

供给是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供给量也容易上升,这是因为当价格上涨时,厂商会变得更愿意供给商品。因此,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而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首先,当价格上涨时,厂商就会想生产更多商品,以赚取更多利润;再来,若价格上涨幅度够大,就会有新厂商决定生产并加入这个市场。

供给量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下所生产的特定数量,供给是指在每种价格下生产多少数量。供给量是一个点,而供给是一条曲线。

当供给量上升且需求量下降时,在某个点上,比萨的需求量会等于供给量,这个点就称为“均衡点”。

当供给量上升且需求量下降时,在某个点上,比萨的需求量会等于供给量,这个点就称为“均衡点”。

这个均衡点很有意思,也非常重要,也是市场最理想的一个点,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处于最佳状态,没有浪费,供需上方平衡。 但事实上,大多时候都在这个均衡点两侧移动,市场不断的调节他们。均值回归??

个有效率的市场也没有多余的产品或未被满足的需求。

是的,否则就是浪费

均衡点这个位置有其特定的经济意义:价格与数量是有效率的,没有造成浪费。就如同一部有效率的机器,没有多余的动作或额外的零件,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也没有多余的产品或未被满足的需求。

商品与案例或许不同,但基本模式是一样的:考虑需求,考虑供给;从均衡点出发,思考需求或供给位移时会发生什么,思考新的均衡点会出现什么样的新价格与数量。供给与需求是一个架构,用来讨论市场如何决定价格和数量,以及这些市场价格与数量为什么会改变。了解了这一点,你就有经济学的基础了。

商品与案例或许不同,但基本模式是一样的:考虑需求,考虑供给;从均衡点出发,思考需求或供给位移时会发生什么,思考新的均衡点会出现什么样的新价格与数量。供给与需求是一个架构,用来讨论市场如何决定价格和数量,以及这些市场价格与数量为什么会改变。了解了这一点,你就有经济学的基础了。

需求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一个曲线,供给是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的一个曲线。二者都通过价格来影响购买量和供应量,价格高消费者的购买量就降低,而生产者则扩大生产以便获利,价格降消费者则扩大购买量,于此同时生产者赚的钱少了,此时就要降低供应量。

在现实世界里,均衡点意味着只有这个需求量与供给量是平衡的,但并不表示人们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买家总是会说:“我觉得我买贵了。”而卖家总会说:“居然卖得这么便宜。”

在现实世界里,均衡点意味着只有这个需求量与供给量是平衡的,但并不表示人们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买家总是会说:“我觉得我买贵了。”而卖家总会说:“居然卖得这么便宜。”

市场很奇妙啊,之前的预测错了,均衡点并不是那么理想。

但只要买家以最低的可能价格寻找他们偏好的东西,把他们的欲望、财务状况以及可能的替代品纳入考虑范围,然后只要厂商调整生产以响应价格的变化,供需模型就会很合理地运作。

它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一种有力且准确的方式,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价格为什么处在那个水平,以及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的理由

它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一种有力且准确的方式,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价格为什么处在那个水平,以及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的理由

供给与需求让我们理解价格上升下降的道理

供需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世界各地、历史上各个不同时代以及从铅笔到比萨的各式各样商品的市场。

章节:04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所取舍

供给与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力量,但不是供给与需求的所有结果都是人们想要的。

市场不是万能的。

企业会说自己想要一个“公平”的价格,其实想要的是更高的价格。人们说房租、电力或汽油的价格“不公平”,是认为价格应该更低。

企业会说自己想要一个“公平”的价格,其实想要的是更高的价格。人们说房租、电力或汽油的价格“不公平”,是认为价格应该更低。

屁股决定脑袋,归根结底是利益。

如果你设定的价格上限低于原本的均衡价,那么想购买的消费者的反应就会很热烈,但该商品的供给者则不然。需求量上升,供给量下降,结果就是供不应求。

如果你设定的价格上限低于原本的均衡价,那么想购买的消费者的反应就会很热烈,但该商品的供给者则不然。需求量上升,供给量下降,结果就是供不应求。

是的,这样的价格上限设定必定造成供不应求。

政府可以抑制价格,但是在一个自由社会中,无法迫使卖家进行大量生产,而且各种规避价格上限的方式也不易管理。

价格管制改变了每个人所面对的价格,某些需要帮助的人会接受这个价格,但更多不需要帮助的人也受到影响。

若不采取价格下限方式,政府还可以通过食物券、学校午餐计划等方式补助消费者食物。像这样刺激需求,能帮助农民卖掉更多产品。

明白为什么一些学校的午餐是国家补助了,其实泛而话之,所有政府补贴其实都是一种调整供给侧的一种策略。

关于供给面,对于农地小于某个规模的农民,政府可以提供补助,有针对性地协助这些穷困的人。这两种方式可以避免农产品囤积在国内,或是把过剩产品倾销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里也说明了看问题的深度,这种问题不能看到第一层,往往一个决策后面的动机都不简单,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

经济学家自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所取舍,而政客常喜欢隐瞒政策的真实成本。价格下限与上限看起来像是零成本的政策,因为政府不需要增加支出或减税。事实上,价格管制会掩盖成本。

经济学家自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有所取舍,而政客常喜欢隐瞒政策的真实成本。价格下限与上限看起来像是零成本的政策,因为政府不需要增加支出或减税。事实上,价格管制会掩盖成本。

就是懒惰还有无能

但不管政治理念如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绝对尊重任何政策的各种取舍。

但不管政治理念如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绝对尊重任何政策的各种取舍。

哦哦,明白了,就是说不论设置价格上限还是下限,必定面对取舍,除非有一种价格管制可以把供需设置在均衡点附近,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大家只能接受这种取舍。

章节:05 增加的生产成本可以转嫁给消费者吗?

供给弹性的定义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对瘾君子来说,香烟的需求也是无弹性的。

橙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橙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价格变化时,需求的变化程度大于价格的变化,说明这个物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比如橙汁,当价格提升10%,需求可能会减少10-20%,因为橙汁价格上涨,用户还有很多其他的可选项。

反之,如毒品,用户没得选,没有替代品,价格变化后,并不能带来明显的需求变化,也就说明这种产品的需求无弹性。

需求单一弹性的商品,弹性等于1。当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刚好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时,我们说它是单一弹性(unitary elasticity)。

需求单一弹性的商品,弹性等于1。当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刚好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时,我们说它是单一弹性(unitary elasticity)。

就是说与价格强关联的商品是无弹性的,而那些弱关联的产品则需求有弹性

供给无弹性的商品,弹性小于1。

供给有弹性的商品,弹性大于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会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所以价格上涨10%可能会使供给量增加20%。

10%

这样的商品没有弹性,比如毒品或者高端稀缺商品,因为用户群体固定,而且他们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

供给单一弹性的商品,弹性等于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会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所以价格上涨10%会使供给量增加10%。

借由百分比,就可以不必考虑汇率变动或英制与公制度量衡单位的复杂换算

借由百分比,就可以不必考虑汇率变动或英制与公制度量衡单位的复杂换算

用百分比计算弹性比较严谨

在实务上可以广泛应用于价格设定,以及市场如何应对需求与供给的位移。

关键是,任何乐团或厂商在设定价格时,都不应该只想着抬高价格,而应考虑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可以用稍高或稍低的价格来试验,看看客户反应如何。

关键是,任何乐团或厂商在设定价格时,都不应该只想着抬高价格,而应考虑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可以用稍高或稍低的价格来试验,看看客户反应如何。

需求弹性可以这么玩。。。

当需求无弹性时,增加的生产成本往往可以转嫁给消费者;当需求有弹性时,增加的成本就会由生产者承担。

这些咖啡的需求是有弹性的,当咖啡价格上涨时,成本只能小幅转嫁给消费者。

,这些咖啡的需求是有弹性的,当咖啡价格上涨时,成本只能小幅转嫁给消费者。

是的

章节:06 你的薪水最终由你的产出决定

在每个人才市场,工资的均衡点是由该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相对于劳动力需求量而决定的

就如同厂商生产的很多商品与服务有各自的市场一样,劳动力市场也有很多不同的市场,比如护士市场、消防员市场、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市场等。

就如同厂商生产的很多商品与服务有各自的市场一样,劳动力市场也有很多不同的市场,比如护士市场、消防员市场、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市场等。

都是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在商品市场,企业是供给者,家庭和个人是需求者;在劳动力市场,家庭和个人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企业是供给者,家庭和个人是需求者;在劳动力市场,家庭和个人是供给者,企业是需求者

这也是一个循环

工资改变了劳动力需求量而非整条需求曲线。

产出(也就是不同的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变动,会改变劳动力需求。

产出(也就是不同的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变动,会改变劳动力需求。

需求变动,也就是用的人多了,需求多了,劳动力需求就变大,工资也就高了。

厂商雇用工人的意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即劳工生产多少东西。

厂商雇用工人的意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即劳工生产多少东西。

效率很重要

如果工人的生产力与工资有落差,厂商就不会雇用他们。如果工人的生产力高于工资甚多,那么在市场经济里,其他厂商就会用较高的工资挖墙脚。

如果工人的生产力与工资有落差,厂商就不会雇用他们。如果工人的生产力高于工资甚多,那么在市场经济里,其他厂商就会用较高的工资挖墙脚。

是这么回事。

人口结构变化也会改变劳动力供给,例如在一个人口老化的社会,离开劳动的人会多于加入的人,即劳动供给力下降。

社会趋势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例如预期什么人应该去工作。

在每个人才市场,工资的均衡点是由该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相对于劳动力需求量而决定的

,较高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效果并没有显著影响。

对于大多数有工作的低技能工人来说,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为其提供不错的利益,但对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会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果政府想提高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可以投资于技能训练计划

如果政府想提高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可以投资于技能训练计划

让工人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能,而不是通过提供最低工资

政府也可以补贴雇用低技能工人的厂商,使厂商能给付较高的工资;或者通过提供减税优惠给收入低于基本门槛的人,直接补贴低技术工人的工资,这项政策可增加工人收入,而不会带给雇主任何财务负担。

政府也可以补贴雇用低技能工人的厂商,使厂商能给付较高的工资;或者通过提供减税优惠给收入低于基本门槛的人,直接补贴低技术工人的工资,这项政策可增加工人收入,而不会带给雇主任何财务负担。

总之,除了提供最低工资这种最简单的方式,还有很多良性的方式,只是操作起来可能麻烦。

工会提供两个基本功能。第一,找机会通过劳动契约的协商提高会员工资,并以罢工威胁为后盾。

工会的第二个功能是培养一个更好的、更具生产力的劳动力,这可以通过一些显而易见的手段来达成,例如学徒制,以及一些更细腻的方式,例如给工人一种社群的感觉,并关心他们的工作状况。

举例来说,相较于美国,很多欧洲国家的工会化程度非常高。

由于受到歧视,在某些劳动力市场里,对于特定族群的需求是较低的。

当雇主提供这些“慷慨的”福利时,员工仍然是支付这些福利的人,代价就是实际薪资变低。

你的薪资与福利不是因为你的老板慷慨或喜不喜欢你而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公平的标准来决定的。追根究底,劳动力是一个市场,你的薪资及福利,是根据你的产出定出的价格。

你的薪资与福利不是因为你的老板慷慨或喜不喜欢你而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公平的标准来决定的。追根究底,劳动力是一个市场,你的薪资及福利,是根据你的产出定出的价格。

实际上就是个人对公司的产出价值。

章节:07 折现值是个很重要的观念

在中世纪,罗马天主教认为索取贷款利息是一种“放高利贷罪”。目前,一些伊斯兰教国家仍然禁止收取利息

资本的供给,来自那些储蓄资金的人

在实务上,人们储蓄的资金量似乎没有随着报酬率的上升而大幅增加。相反,人们储蓄的金额似乎更取决于习惯、文化形态以及雇主因素。

金融资本需求是来自现在需要资金并且愿意支付利息的人。利率低时,资本需求量较高。

某个均衡报酬率下,你会得到储蓄与投资金额的均衡点

资金有很多不同的市场,就像劳动与商品有很多不同的市场,主要差异在于被投资的对象,是大厂、小厂、个人还是政府?资金接受者的财务史是一个相关因素——它有良好的还款记录吗?这笔金融投资只是最终要收回的一笔贷款,或是想买该企业的股份?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会决定每个金融市场的供给、需求与报酬率。

相较于未来还款所付出的代价,你该如何计算这笔贷款目前的价值

对我来说,慢慢还房贷比立刻付清更容易,但这两者的折现值是相同的。

企业还可以用两种方式筹钱——向银行借钱或是发行债券。

债券有面额、利率与期限三项要素。

债券只是厂商借钱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向银行借,而是向买家借,这些人可能是个人或组织,例如退休基金或投资公司。

债券所付的利率是根据风险而变动的。高获利的企业,像沃尔玛,可以用相当低的利率发行债券,因为人们知道它很可能会还钱。同样,政府至少是稳定的机构,也可以用较低的报酬率来发行债券。相反,较不稳定的企业可能会发行高利率、高风险的债券,或称“垃圾债券”(junk bond)

债券所付的利率是根据风险而变动的。高获利的企业,像沃尔玛,可以用相当低的利率发行债券,因为人们知道它很可能会还钱。同样,政府至少是稳定的机构,也可以用较低的报酬率来发行债券。相反,较不稳定的企业可能会发行高利率、高风险的债券,或称“垃圾债券”(junk bond)

国内的债券概念很少。

企业筹资的最后一种方式是通过有价证券,较常听到的是公司股票。

股票不像债券有预先决定的利率,也根本无法保证股票持有人会获得固定利息或任何报酬。买卖股票可能比债券的报酬率更高或更低,甚至会出现负数。

股票不像债券有预先决定的利率,也根本无法保证股票持有人会获得固定利息或任何报酬。买卖股票可能比债券的报酬率更高或更低,甚至会出现负数。

这也是股票的风险,高风险高收益。

为了大幅扩张,公司可能会发行更多股票,例如并购另一家厂商,但不能无限制发行股票,因为股票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发行越多股票,表示这家公司的所有权被分割得越细。

如果一家公司有100股股票,在来年发行另100股,那么原始股东的所有权比重就会被稀释,这家公司就很可能被视为差劲的投资标的。

如果一家公司有100股股票,在来年发行另100股,那么原始股东的所有权比重就会被稀释,这家公司就很可能被视为差劲的投资标的。

股权稀释

章节:08 人一生积累财富的关键是什么?

从供需观点来看,退休储蓄的决策牵涉到资本市场的供给面。人们储蓄与投资,提供资金给资本市场,就是希望在没有太多风险的情况下累积财富。

人一生累积财富的关键,在于复利(compound interest)的力量。

多样化是有效的,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差劲投资,会被其他出人意料的良好投资所抵消。因此,就像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单个投资人来说,也许最容易的多样化做法就是投资共同基金,把一组股票或一组债券结合在单项投资里。

“流动性”,是把投资转换为现金的意思。

“流动性”,是把投资转换为现金的意思。

基金的流动性就比股票差,它的交易都是 T+2 而 股票可以 T+1,当然目前虚拟货币的流动性更好,T+0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例如报酬与风险)不变的情况下,你会偏好流动性好的投资。

而有些投资所得是要课税的,在你卖掉该投资时才付税金,投资股票与房子的资本利得也是。

税收减免固然造福了投资人,但是,在凡事有得必有失的世界里,税收减免越多,意味着别的东西越少。

税收减免固然造福了投资人,但是,在凡事有得必有失的世界里,税收减免越多,意味着别的东西越少。

想到了阴阳学,万事互补,抱阴负阳。

伯顿·马尔基尔(Burton Malkiel)所说,以睡眠安稳量表来反映风险程度:如果把钱投入这项金融投资,你晚上睡得安稳吗?

多样化的公司债投资组合,或投资于这类债券的共同基金

在大部分情况下,债券的报酬率是一个固定利率,这表示如果通货膨胀与市场利率上升,你就会被锁在这个较低的固定利率上,因而吃了亏。

多样化的蓝筹股投资组合

高成长股票投资组合

贵金属

所有的投资忠告最终都基于一个事实:你需要存些钱,越早开始越好。无论你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还是五十几岁,总是有上百万个理由让你无法存钱,但如果你不稳定储蓄,到了60岁或65岁才想求得锦囊妙计,让你在退休后享有高水平的收入,那根本是缘木求鱼。

章节:09 垄断的本质是对勤劳者课税

政府在经济上所扮演的角色之一是制定法规架构,鼓励追求获利的正面结果,并抑制上述黑暗的经济力量。

“企业”的含义

企业所有权可分三类:独资(proprietorship)是由单个人所有;合伙(partnership)是由一群人所有;公司(corporation)则是有法律实体的组织,独立于其持有者,可能由一人或一群股东所有

完全竞争产业的主要特征是价格接受(price taking),也就是说,完全竞争的企业必须接受市场给定的价格。

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大都只能赚取同样低的利润。

要如何才能达到垄断状态?通常是用一些障碍,阻止其他厂商进入市场。

事实上,赞成专利的经济论点是:允许专利在一段期间内的独占地位,可以促进创新。这种有限制期的垄断,其权衡取舍的是公共的利益。

和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是,独占企业在市场有设定价格的能力,可让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因此可赚取较高利润。

没有竞争者,厂商就可以放松;而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你一刻也不能放松

企业领导人通常不太赞成竞争。

企业领导人通常不太赞成竞争。

大家都是来赚钱的,肯定都不怎么乐意去消耗.

竞争让商人过得非常辛苦。相反,消费者应该赞成竞争,因为竞争可以提供更低成本的创新产品,市场竞争是对消费者最有利的方式。

章节:10 是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小池塘里的大鱼

经济学家看似终生歌颂竞争市场,但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已充分意识到,企业通常试图避免竞争

即使只是为了欢笑作乐,同业也很少聚在一起;倘一旦有了对话,往往不是密谋对大众有所不利,就是共谋涨价手段

美国基本上是一个自由市场,允许企业自己做选择,但如果企业的选择会限制竞争,且会转嫁成本给消费者,消费者就会要求政府介入。

在美国,企业合并案中,若有任何一方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当事人在合并案成立前就必须通报政府

美国政府不仅有权力阻止或限制企业合并,还可以分拆垄断者的大公司,20世纪早期的标准石油(Standard Oil)即是有名的瓦解案例

章节:11 最佳的管制法或许就是解除管制

市场竞争不可能正常运作,反而会导致所有厂商蒙受巨大损失而无以为继。

市场竞争在公用事业中不易运作

历史上,公用事业定价最常见的方法是成本加成管制法(cost-plus regulation):精算过公司的生产成本后,允许一个较低的获利水平(通常以一般企业在竞争市场可赚到的报酬为依据),且锁定价格以便能获取该水平的利润。

成本加成管制法的替代方案,是价格上限管制法(price-cap regulation)。在这个制度下,管制者(也就是政府)设定一个价格,让被管制的厂商在未来几年可以依此收费。

管制者似乎经常会发展出一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同情受管制的厂商,以致其判断力受到蒙蔽,无法保护消费者。

在某些情况下,最佳的管制法就是解除管制

,美国20世纪70年代解除管制的大型试验,让消费者的选择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到了90年代末期,每年因降价让消费者省下的钱高达500亿美元。

,美国20世纪70年代解除管制的大型试验,让消费者的选择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到了90年代末期,每年因降价让消费者省下的钱高达500亿美元。

解除管制后,市场活了。

解除管制也是一种权衡取舍

随着技术的快速演变,鼓励多样化技术会比政府选定一项技术然后加以管制来得更好。

市场竞争的力量可以鼓励创新与提高效率,并惠及消费者。但是,在某些泾渭分明的情况下,当市场竞争无法良好运作时,政府可以扮演有用的角色,作为经济竞争的仲裁者。

当市场力量的结果似乎不受欢迎时,真正的挑战是发掘根本问题,并据此设计对策

当市场力量的结果似乎不受欢迎时,真正的挑战是发掘根本问题,并据此设计对策

发掘根本问题很重要

如果政府单单施以管制手段,市场通常会运作得很差;当管制手段也能尊重激励因素与市场力量时,它反而可能运作得很好。

章节:12 主张绝对的零污染是不可行的

相较于高收入、市场导向的国家,低收入、市场机制差的国家通常环境问题更严重。例如中国与苏联,便遭遇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最近几十年,即使是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美国的空气和水的平均质量也有所改善。

与污染有关的公共政策会让那些制造污染的人正视问题,把污染成本纳入考虑范围。

与污染有关的公共政策会让那些制造污染的人正视问题,把污染成本纳入考虑范围。

这不是一种更好的治理垃圾的方式吗

对生产者每单位的污染课征污染税或污染费。这种费用对减少污染创造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对生产者每单位的污染课征污染税或污染费。这种费用对减少污染创造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有弹性的方法

另一个市场导向的环保政策,是“可交易的许可”(marketable permit)制度。可交易的许可给污染者排放某个污染额度的法律权利,且通常获许可的污染量会随着时间递减。如果污染者排放的污染量未超过许可额度,那么剩下的额度就可以卖给别人,也就是“可交易”这个词的意思。

很聪明的做法

过去的20~30年,环保政策已经从单纯的命令与控制转变成市场导向机制。一般而言,经济学家偏好这些机制。

想出减少碳排放的方法不难,真正的困难是:用市场导向、弹性的方法来执行,用最低的经济成本来限制碳排放。

从我务实的经济学家角度来看,必须声明零污染不是一个实际或有用的政策目标,零污染意味着关闭大部分产业和停止大多数经济活动。我们所有的政策选择,无论是命令与控制还是市场导向的环保政策,都需要允许存在一些污染。主张绝对的零污染是不可行的,也不够理性。合理的政策目标是平衡生产效益与污染成本,换言之,让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彼此平衡。

从我务实的经济学家角度来看,必须声明零污染不是一个实际或有用的政策目标,零污染意味着关闭大部分产业和停止大多数经济活动。我们所有的政策选择,无论是命令与控制还是市场导向的环保政策,都需要允许存在一些污染。主张绝对的零污染是不可行的,也不够理性。合理的政策目标是平衡生产效益与污染成本,换言之,让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彼此平衡。

嗯嗯 , 很有智慧

章节:13 自由市场并不保证会给发明者奖励

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者从研发投资中得到大部分经济利益的能力,经济学家称之为“专属性”(appropriability)。

即使有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机密等法律保护,创新成功的公司也只能拿到它所创造价值的30%~40%,其他价值则会落入消费者或其他厂商口袋。

企业投入研发的优势之一,是它较能聚焦于短期内会有实质效益的应用技术

政府资助的研究经常会直接开放给公共领域,任何想要的人都可利用其研究成果。企业资助的研究通常受限于专利与商业机密法,因此在很多案例中,政府资助的研究通过市场经济能更快地散播与应用。

专利:保护创新,也阻碍创新

补贴创新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使消费者受益,而非使厂商更容易长期赚到庞大利润。

专利是用来预防竞争的,但对其他想进入市场的竞争者而言,这些专利可能会变成巨大的(有时是永远的)障碍,并且阻碍额外的创新。

经济创新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讨好创新者,而是要鼓励稳定持续的创新,以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

经济创新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讨好创新者,而是要鼓励稳定持续的创新,以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

是的

章节:14 缴税是用强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车问题

公共物品:顺着每个人自利的本性,将无法创造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必须征税来建设。

公共物品:顺着每个人自利的本性,将无法创造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必须征税来建设。

哈哈,说的好有道理,如果顺由人性,那么谁都不会主动拿出自己的钱去做对公共社会有利的事。

我们每天都会用到一些公共物品,但很难设想要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私人企业那里购买,典型的例子有国防、基础研发、道路、警察和消防局。这些项目都归类在经济学家所说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中。

公共物品有两个重要特性:它们是非竞争性(nonrivalrous)与非排他性(nonexcludable)。

我们称为公共物品的很多东西,也并非完全是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但它们已经接近这两个特性,使得私人市场很难提供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所言:“我将思想传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无损于我之所有;犹如一人引我的烛火点烛,光亮与他同在,我却不因此身处黑暗。”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所言:“我将思想传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无损于我之所有;犹如一人引我的烛火点烛,光亮与他同在,我却不因此身处黑暗。”

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自己也没有受到影响。

当某些人从公共物品中受益,却没有付出相对合理的成本时,经济学家把这个问题称作“搭便车”(free-rider)

政府课税即是要求公民为公共物品付费,无论每位公民是否真的想要该种类与数量的公共物品。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其实是政府收税来支付这些商品,至于是由公务人员还是民间提供,则仍有待商榷。

缴税是用强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车问题:如果你不为公共物品纳税,你就要坐牢,这些利益与成本是隐性社会契约的一部分。如果社会成员不用某种方式合力提供公共物品(经由政治或社会机制),则大家都会蒙受损失。

章节:15 社会福利计划是在援助与激励之间拔河

美国政府是以收入低于贫穷线的人口比重来计算贫穷率。

如果一个富裕的社会不帮助穷人,似乎是残忍、不道德的,但如果社会帮助穷人,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穷人自力更生的动力。

如果一个富裕的社会不帮助穷人,似乎是残忍、不道德的,但如果社会帮助穷人,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穷人自力更生的动力。

所以穷人有穷人的原因,对于我们自身,要自强自立。

国运用的另一项政策是薪资收入租税抵减,当低收入家庭赚钱时,给其额外的收入,以抵消政府撤回的其他福利。

从20世纪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中期,各州通过一连串的福利改革,要求得到福利的人回去工作(或参加职业培训计划),通常是在申请到福利的两年内。

贫困家庭临时补助、薪资收入租税抵减、医疗补助保险与食物券,并非美国政府对穷人的全部协助。

大多数计划都在援助与激励之间拔河,最终的目标应该不只是分配金钱,让人们有高于贫穷线的收入,而是帮助人们发展他们需要的技能,让他们在不断变动与成长的社会里谋生。

大多数计划都在援助与激励之间拔河,最终的目标应该不只是分配金钱,让人们有高于贫穷线的收入,而是帮助人们发展他们需要的技能,让他们在不断变动与成长的社会里谋生。

国家希望贫穷的人越来越少,也提供各种激励机制去帮着这些人,自助者天助,对于普通人一定要自立,也要去观察国家的政策,借力国家,让自己变得更好。

章节:16 什么样的收入不均程度算合理?

贫穷率下降时,很有可能社会贫富不均的程度便会加剧。例如,经济强劲增长,会帮助穷人变得稍微有点钱,但会让富人变得更有钱。同样,当股市大跌、经济衰退时,很可能穷人会稍微变穷一点,但富人可能会输个精光;在这种情况下,贫穷率提高了,但收入不均程度反而下降了。

贫穷让人们没有能力负担基本的生活必需消费,收入不均更多的是影响人们对公平性的感受。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报酬和不平等不应该受到出生、家庭背景甚或运气的摆布,而应该与人们的努力和技能有合理的因果关系。

科技并不是收入不均恶化的唯一原因

科技并不是收入不均恶化的唯一原因

收入不均是技术发展的一个结果之一。

根据研究估计,收入不均的扩大,约有两成是由全球化对工资造成的压力导致的。

什么公共政策可以减少收入不均?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是对高收入的人课征重税。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1980年,收入排行前20%的人的纳税额,占联邦政府总税收的56.3%,其中不仅包括所得税,也包括社保、医疗保险、消费税,以及他们最后通过公司所得税间接支付的钱。到了1990年,这个比重上升至57.9%,1995年占到61.9%,2000年占到66.7%,2007年占到68.9%。如果只看收入排行前5%的家庭,他们在2007年所缴的税,占联邦政府总税收的44.3%。总之,那些收入较高的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但他们缴纳税金的比重也增加了。

用于减少收入不均的政府预算,不一定要直接付现金给贫穷家庭。可采取扩大公立学校或学校午餐计划预算的形式。

虽然收入不均逐年恶化使我烦恼,但我比较担忧的是穷人每天面对的生活条件,而不是富人的高收入。

章节:17 品牌可以让消费者对质量比较放心

然而,现实世界充满了信息不完全的情况,这可能会对市场运作方式造成问题。

由于信息不完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就会来搅局。

公司的担保、保证和服务合约将有助于承担消费者的风险;商标和品牌则可以让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比较放心。

教师、护士、会计师、律师、物理治疗师和不动产经纪人持有的资质证明也是如此。在金融市场,信用评级、放款担保人和抵押品等机制也有一样的效果。

政府介入与制定信息披露的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机制能让市场顺利运作,例如,政府规定食品包装上要标示成分,以使消费者在选购时能有更充分的信息做参考;或要求企业披露某些财务信息并接受外部查账。

政府介入与制定信息披露的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机制能让市场顺利运作,例如,政府规定食品包装上要标示成分,以使消费者在选购时能有更充分的信息做参考;或要求企业披露某些财务信息并接受外部查账。

嗯嗯,原来如此,商品上的信息披露是一种强制行为,为了让消费者对产品更加了解。

保险市场包括个人保险(例如健康保险、汽车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社会保险(例如社保退休金、失业保险、职业灾害补偿、灾难救济)。

第一个主要问题叫作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意思是拥有保险会使人不太会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或阻止坏事发生。

第一个主要问题叫作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意思是拥有保险会使人不太会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或阻止坏事发生。

这个确实符合一般人的思维

保险市场的另一个重大议题是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特别可能遭遇坏事的人更可能购买保险,而风险很低的人不太可能会购买。

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美国是15.7%,加拿大、法国和德国介于10%~11%,日本和英国大约是8%。总之,美国医疗领域的人均支出是经济实力相当的其他国家的两倍。

章节:18 谁能监督代理人?

企业领袖有能力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并为员工提供好工作,政治家则能在符合公众最大利益的原则下制定有远见的法案,但我们也知道有些企业领导人会搞垮公司以自肥,有些政治人物对保住官位和收回扣的兴趣,远大于为民谋福利。

在代理人问题中,委托人这一方想激励对方,也就是让代理人以某种方式尽力工作。在政治领域,公民是委托人,而政治人物是代理人,政治人物在理论上应依公民利益而行动。以公司而言,股东是委托人,而经营者是代理人,经营者按理应该为股东利益而做事。雇主和员工的关系,也有代理人问题。

在大部分公司中,股东选出一个董事会来直接负责雇用和监督高级主管

董事会是股东选出来监督公司管理层的?

积极的董事会可以监督公司,但能做的有限。

哦哦,原来如此。

给投资人操作建议的股票分析师、放款给企业的银行、财经媒体记者,这群人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评估公司的健康状况,也有力量来监督高级主管

对民主国家的很多公民来说,无论政治信息本身透露了什么,理性的行为是绝不考虑对该信息多花费成本。不管该免费信息对理性的公民透露政党之间的差距有多明显,或自己还不确定要支持哪一党,他都明白自己的一票几乎没有机会影响选举结果。

事实就是如此,所以大家也懒得陪演戏。

如果大多数人都不表露心声,有谁会呢?答案是特殊利益团体。它们人数虽少,但组织健全,可能会对立法议员施压,牺牲别人的利益而制定对其有利的公共政策。为了这些特殊利益团体,政治人物可以挟选票的力量制定法律,以使单一特定区域受益,地方建设经费即是一例,此时民主制度面临好处集中在有限地区,而成本由全国人民负担的问题。

如果大多数人都不表露心声,有谁会呢?答案是特殊利益团体。它们人数虽少,但组织健全,可能会对立法议员施压,牺牲别人的利益而制定对其有利的公共政策。为了这些特殊利益团体,政治人物可以挟选票的力量制定法律,以使单一特定区域受益,地方建设经费即是一例,此时民主制度面临好处集中在有限地区,而成本由全国人民负担的问题。

也说明了 2 8 原则

政府国防预算的通过,也是军事基地和武器承包商所在地区的立法议员们极力推动的结果

政府国防预算的通过,也是军事基地和武器承包商所在地区的立法议员们极力推动的结果

屁股决定脑袋呗。

府是由一群代理人组成的,选民和公民试图引导和控制方向,但不一定会有成效。即使是最有企图心的政府措施,也可能使政局恶化,而不是变好。

章节:微观经济学原理总结

思考经济政策时,你的挑战在于保持务实。要诚实面对市场发生的问题,答案要明确。对政府的作为要实事求是,坦然面对权衡取舍和风险。当你采取这种方法时——无论最后得出什么样的政策结论——你的思考方式就像经济学家了。

看待问题要看到取舍,一个政策为什么设立,设立的意义,对那些人有利,对那些人制衡,同时是否会影响三方的人,都是要分析的。

章节:19 人均GDP是一个有用的比较工具

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总合的、由上而下,它把整个经济视为一个大型有机体,内容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胀、贸易差额等。

微观经济学关注商品、劳动力及资本的个别市场,以及垄断、竞争、污染、科技、贫穷、收入不均、保险和治理等议题,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是政府税收和支出的政策,包括政府预算和预算赤字。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的政策,它会影响利率、信用以及社会上借款与放款的数量。

2009年美国的GDP是14.2万亿美元。从生产面来看,13.4%是耐用品,例如冰箱和汽车;另外13.4%是非耐用品,例如食物和衣服;66.2%是服务;7.7%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数字加起来超过100%,是因为大约1.1%的产品是存货,尚未卖出,所以未被计入产出)。

2009年美国的GDP是14.2万亿美元。从生产面来看,13.4%是耐用品,例如冰箱和汽车;另外13.4%是非耐用品,例如食物和衣服;66.2%是服务;7.7%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数字加起来超过100%,是因为大约1.1%的产品是存货,尚未卖出,所以未被计入产出)。

服务以后也会是中国的大头

人们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服务业的社会,指的就是这些

最近几年,美国进口已经大大超过出口,这表示有贸易逆差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是谁在计算美国巨大的国内生产总值呢?答案是美国商务部管辖下的经济分析局(BEA),它会从各种调查和信息来源中收集资料,有些按月,有些按季,有些则按年。

此外,有很多东西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但无法像商品般被量化。

GDP 不准确,很多东西无法量化。

章节:20 为什么人们重视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会随着时间产生复利效果。年增长率的若干差距,会在一代或两代人后造成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

经济增长会随着时间产生复利效果。年增长率的若干差距,会在一代或两代人后造成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

经济每年增长 3 %,要算上复利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增长数量其实很大。

国民收入低的这些国家,并不是因为全球化才变穷,而是因为和全世界其他地区几乎完全脱节。

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升,也就是说,每一工时的产出增加,或是每位员工的产出增加。

章节:21 经济衰退,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

失业会带来社会问题,从家庭的沉重压力到健康变差,甚至引起社会犯罪。

失业还会增加民众对政府支出(福利及社会服务)的需求。

经济学家把失业分成两类: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来自动态衰退以及员工就业与产业的变动。

失业的第二个类别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是指经济从谷底到峰顶的经济周期。

绝大多数企业为了保住原本的业务,不会选择削减工资,而是以减少雇用或降低劳动力需求来应对。

政府有两个主要工具可鼓励支出,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讨论。一个工具是财政政策,利用减税来鼓励家庭和企业花钱,或是增加政府的直接支出。另一个工具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鼓励贷款买车或买房,以促使相关厂商雇用更多人。

欧洲国家的最低工资很高,工会更强大,更强烈地抵制裁员。

。因此,长期而言,工资增加的基础在于提升员工的平均生产力,亦即更好的教育投资、更好的实物资本设备投资,以及发明并采用新技术。一个国家若能把这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就能达成使劳工工作好且薪资佳的理想目标。

章节:22 通胀率走高会使市场运作不顺畅

通货膨胀,是指任一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全面上升的现象。

为了衡量整体价格水平的提高,有必要收集很多不同商品价格变动的数据,并找到某种方式来计算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动。基本的方法是定义“一篮子”商品,其中每个商品的数量代表一个家庭在某段时间内的典型消费。然后,你可以计算购买整篮商品(不是任一个别商品)的总成本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目前为止,在美国用固定利率借钱的最大债务人就是美国政府,因此通胀能使政府所有负债的实际价值降低

虽然较高的通胀率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都和整个社会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有关。

虽然较高的通胀率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但都和整个社会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有关。

钱太多了

,年通胀率3%~5%对经济其实没有多大影响。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很多中等收入国家发展得很好,经济快速增长,事实上其年通胀率高达10%、20%甚至30%。一旦年通胀率达到40%,

章节:23 贸易顺差的真正意思是借钱给国外

出口大于进口,该国就有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进口大于出口,该国则是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

在贸易余额中,顺差代表金钱流入该国,而逆差代表金钱流出该国。

贸易顺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是借钱给国外,且有对外投资的流出。

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告诉我们,美国宏观经济有两大资金来源,且必须等于另外两大资金需求。根据这个观点,贸易逆差是一个额外的资金来源,这笔钱流入美国后,由企业或美国政府借走。

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借款后的挑战都是如何运用这笔借来的资金,使其产生充分的效益或回报以偿还贷款。

章节:27 权衡性财政政策,知易行难

总需求=C+I+G+X-M,也就是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在这个方程式中,有三个因素特别容易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政府支出,消费和投资也会受到租税政策的显著影响。减税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增税则会减弱它们。因此,财政政策有能力使总需求移动。

使社会的总需求增加或购买力提高的政策,称作“扩张性”(expansionary)宏观经济政策,或称作“宽松”(loose)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政策包括减税与增加支出,两者都会使更多的钱流入社会。反之,用来降低总需求的政策,称作“收缩性”(contractionary)政策或“紧缩”(tight)的财政政策。增税或减少支出的政策属于收缩性财政政策,会降低社会的购买力。这种财政政策的基本目的是平衡经济衰退和扩张。

通过提供实际利益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是更明智的,只要你的目标是提高总需求,至于要怎么做,从宏观经济的观点而言,是次要的。

这些出人意料的高税收并非新法规的结果,而是自发性稳定机制使然,它有助于预防经济扩张太快而引发通胀。

一般而言,GDP减少2%,会导致财政政策的自动补偿机制将GDP拉回1%。

为什么许多经济学家都怀疑权衡性财政政策?首先,它有时机的问题。自发性稳定机制内建于支出计划与税制中,因此它在经济衰退或复苏出现时可以实时反应。相反,权衡性财政政策要到问题发生时才制定,到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权衡性财政政策的第二个困难是,它会引起不受欢迎的副作用。

很多经济政策制定者都要求政府制定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亦即在经济差时花钱,在经济好时节俭。但政治上很难这么做,为什么?想象经济飞快增长的情况,税金像洪水般涌入,经济学家说:“不要花掉这些钱!要累积非常大的盈余,削减支出并提高税收。”这是一个很好的反经济周期政策,但它在政治上不容易获得认同。

在经济好时节制政府支出,经济差时扩大支出,这种敏锐的洞察力不是一般政治人物能有的智慧。

降息有助于刺激总需求,升息则会抑制总需求。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与自发性财政稳定机制已足以解决大部分的短期问题,而权衡性财政政策应该留给特殊或长期情况使用。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银行与自发性财政稳定机制已足以解决大部分的短期问题,而权衡性财政政策应该留给特殊或长期情况使用。

权衡性政策操作起来不灵活,没有调整利率等迅速

因此,当经济学家对如何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意见不一致时,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党派立场不同。

章节:28 美国累积负债的长期前景很糟糕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当人们注意到政府预算赤字偏高时,便预期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会增税,因此必须增加储蓄。以此理论模型推导,个人储蓄增加可能是为了提供资金作为政府借款,但这件事有什么证据?

即使是坏掉的钟,一天也有两次时间是准确的

每个理论都会偶尔正确,但不表示以后都有效,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能合理解释美国经济状况。

如果政府借越来越多的钱来管理它的赤字,就会减少民间企业可取得的用于投资的资金。

如果政府借越来越多的钱来管理它的赤字,就会减少民间企业可取得的用于投资的资金。

按照《贷款通则》对借款人的条件有严格的限定,排除了地方政府直接向商业银行借款的可能。为解决地方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由地方政府指定借款主体,以地方政府未来预算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用地方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借款可称之为地方政府借款。地方政府指定的借款主体向银行借款已成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主要手段。

如同挤出效应理论所示,预算赤字与私人投资会彼此抵消。

章节:29 金钱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除非把它花掉

货币: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价值储存(store of value)、计账单位(unit of account)。

通货(硬币与钞票)只是货币总供给的一部分。通货只是M1的一半、M2的1/10左右。因此,当你要谈现代社会的货币时,不应只想到钞票与硬币,应该想的是银行账户。

2009年,美国银行业的总营收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大约3/4(6000亿美元)来自借款人付给银行的利息,剩下的1/4来自手续费。手续费一直是银行逐年增长的收入,尤其是用复杂的偿还条件安排放款的大型银行

政策制定得好,将有助于总需求在未来的增长速度与总供给和潜在GDP保持一致。这样,宏观经济就可以保持平衡状态,

章节:30 中央银行既有权力,也有责任

美联储主席(美国中央银行行长)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经济要角。

中央银行有三个传统工具,可在银行与货币的架构内运作:法定准备金(reserve requirement)、贴现率(discount rate)、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

章节:31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在经济不景气时,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朝潜在GDP水平迈进,并降低周期性失业率。因此,经济衰退时的标准做法是中央银行出面降息,即推出扩张性、宽松的货币政策。

章节:32 不用扩大贸易就很富裕的国家根本找不到

这种相似产品的贸易,对两个国家的经济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好处是使较小的国家善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然而,国际贸易只是有助于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之一,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教育程度低、投资少、运输与通信基础设施缺乏、贪污腐化、法律不健全的国家,即使扩大国际贸易,也无法挽救一国经济。此外,全球化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但这些好处是产业重新整合,并把当地经济导向全球经济的结果。

章节:33 全球化的整体方向将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

虽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支持自由贸易的力量,但他们也承认自由贸易有可能造成经济混乱或崩溃。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是对进口采取数量限制,关税(tariff)是提高进口成本的一种税。

受保护的产业面临的国外生产者的竞争变少,因此可能获得较高价格,赚取较高利润。保护主义,用经济学术语来说,是政府对国内产业提供间接补贴的一种方式,由国内消费者用较高的价格埋单。

毫无疑问,保护主义是一种补贴手段,有助于留住某些产业的就业机会。

经济理论也认为国际贸易与国家的整体就业水平无关。

自然失业则与劳动力市场因素有关,这两种失业都与贸易无关。

工资最终取决于生产力

如果自由贸易提升了生产力,平均工资就会逐渐增加。

大部分订单转移的原因不在于某些产品销售的扩大或缩减,而在于国内竞争、公司的管理阶层与工人的素质,以及和国际贸易无关的其他因素。

@川普,过来听听经济学家怎么说

全球收入差距扩大,不是因为全球化伤害了贫穷国家,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参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必仍将持续,驱动因素有三个:通信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全球的经济联结更容易;国际协议降低了贸易的法律障碍;中国、印度、巴西等出口导向经济体的崛起。每个重大的经济变化都会带来挑战与破坏,全球化也不例外,但全球化的整体方向将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必仍将持续,驱动因素有三个:通信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全球的经济联结更容易;国际协议降低了贸易的法律障碍;中国、印度、巴西等出口导向经济体的崛起。每个重大的经济变化都会带来挑战与破坏,全球化也不例外,但全球化的整体方向将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

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整体上利远大于弊。这也是开放的力量,开放使得大家的眼光更广阔,同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

章节:34 汇率剧烈波动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干扰

当美元走强,可以买到的外币变多时,供给美元的人将从中获益,而需要美元的人将蒙受损失。当美元走弱,可以买到的外币变少时(或是当外币可以买到的美元变多时),供给美元的人将蒙受损失,而需要美元的人将从中获益。

把商品出口到美国的外国企业,喜欢强势美元,因为它们赚的是美元,希望用美元换更多的本国货币。

美元走强往往会伤害出口商,帮助进口商,并会减少贸易顺差,增加贸易逆差。

强势货币往往会抑制出口、促进进口,并导致贸易逆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起初,

当人们考虑在其他国家投资时,他们思考的是:我预期该国的汇率将走强还是走弱?这个行为建立了一个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的期望循环。如果人们认为某个国家的货币将走强,他们就会投资于那个国家。当他们投资时,对该国货币的大量需求就会使它走强。

政府若想管理汇率,通常会追求稳定或缓慢变动的汇率,以创造有利于贸易与长期投资的商业环境。

经济学家有时会建议某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以便使出口商变得更有竞争力,并且在出口导向的产业中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如果一个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汇率,那它就不能同时用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或失业。

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经济与世界各国已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汇率议题对美国来说必将日益重要。

章节:35 美元大幅贬值对美国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都有某些共同点:GDP会大幅萎缩。

由于某些非常宽松的放款惯例,这些国家的银行放款有很高的比例未按时偿还。

如果公司还款给银行之前,泰铢贬值了50%,会发生什么事?4000万泰铢不再值100万美元,而只值50万美元,结果银行没有足够的钱来偿还借款。现在想象一下,若这状况在泰国各地发生,那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泰国所有大银行都将同时破产。

或许政府管制的最佳做法是少担心资金撤离,并且一开始就关注让什么样的钱进来,这种方式至少对20世纪80年代的智利是有效的。

美国早已经历过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其经济并没有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

章节:36 未来的经济不再是零和游戏

中国专注于制造业,有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以及不同于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系。印度则聚焦于技术与服务业,在民主的政治体系中自我修正,变得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章节:宏观经济学原理总结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架构称作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组主要工具。前者是政府税收和支出的政策,包括政府预算和预算赤字;后者是指中央银行的政策,它会影响利率、借款与放款。

出口大于进口,该国就有贸易顺差;进口大于出口,该国则有贸易逆差。顺差与逆差探讨的是金钱的流向,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

凯恩斯法则(需求创造其自身的供给)注重短期几年内的经济周期,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倾向于更注重长期。

使社会的总需求增加或购买力提高的政策,称作扩张性或宽松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与增加支出;反之则为收缩性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增税或减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