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已经看完一段时间了,应该是今年一月末开始看的,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便看完了。开始时自己是在豆瓣的年度推荐列表里看到的这本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有两点,
- 这是一本餐饮书籍(我喜欢厨师)
- 作者是老外(很好奇老外会怎么写川菜)
因为上面两个因素,我开始读。
这是一本小说,但也算科普读物。书中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作者从 94 年到成都后的各种见闻,她把自己的一系列经历、见闻都记录了下来。同时以餐饮为轴线,里面还描绘了各种好吃的东西,所以非常有可读性,在她的诱惑下,读了没几章,我便下单买了两瓶四川的豆瓣酱,豆瓣酱真是个好东西啊。
但是书中其实探讨的内容挺丰富的,提到了中外文化差异等等厨师之外的很多东西,总之是一本非常好的读物。
这本书的作者
作者是一个英国妹子,她在 94 年来中国成都留学,是记者、编辑相关的专业,因为很早也对烹饪感兴趣,来到成都后,很快便对当地的美食所俘获。因为她当时有奖学金,经济也比较宽裕,所以她经常回去成都的老街头去尝试各种吃的,甚至一些老板都记住了她。
后来她还去一个烹饪学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川菜训练,学习自己做川菜,在学习期间加深了她对中国烹饪的理解。
她写过三本美食相关的书籍,这是第三本,在 2018 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表,翻译文章的是一个川妹子。
非常棒的翻译
一开始阅读时就觉得,这翻译的太棒了,感觉就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书,读起来没有任何障碍
早晨和半下午菜市场都是忙碌喧嚷的。但午饭后有段时间,大家都在休息,特别是天热的时候。那个时候,不仅是那个卖花的,菜市场的所有人,似乎都在睡觉。农妇们双臂盘绕,趴在她们的南瓜和茄子上,头埋在胳膊里,打个瞌睡。卖西红柿和豆子的坐在地上,双膝耸起,睡成一摊。卖鱼的靠着墙,轻轻扯仆鼾。菜市场之外,整个城市似乎也深陷困意之中。三轮车师傅懒洋洋地躺在没有载客的车里,双脚搭在车把上。办公室的人们躺在仿皮沙发上,四仰八叉的,像猫。
摘自:《鱼翅与花椒》 — 〔英〕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54350652/
本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再比如这段
周钰点了几个菜,我们等着上菜,听后面那个小厨房淹没在愤怒火爆的“嗞啦”和“嘶嘶”声当中。餐厅里弥漫着各种最最美妙的香味。至今我仍然记得那顿美餐的每一个细节。凉拌鸡,加了酱油、白糖、红油和花椒面;豆瓣鱼,加了豆瓣酱、葱姜蒜;切成花刀的猪腰,刚好一口一个,刀工相当考究,和芹菜泡椒一起大油爆炒而成。还有所谓“鱼香”茄子,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菜之一:亮闪闪的茄子拿深红色的辣味酱料一炒,虽然没有用到鱼,但那引人垂涎的酸甜味儿还真是有点鱼香。这可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所未吃的中国菜,大开眼界啊大开眼界。
摘自:《鱼翅与花椒》 — 〔英〕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ebook/54350652/
本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后来知道译者是一个川妹子,也是一个吃货,吃货翻译美食文章,所以受罪的一定是读者了。
川菜
川菜包含太多内容。一直以来,对川菜我只知道辣,其他没什么了解,其实川菜远不是如此。川菜有辣的元素,四川人也爱吃辣,因为四川是典型的盆地区域,气候比较潮湿,而辣味貌似有益于去除身体内的湿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菜都很辣,另外即使辣,一般也都在常人能接受的范围内,要说吃辣,其实重庆、湖南更胜一筹,川菜绝不是因辣出名的。
川菜的精华、密码并不是食材、火候,而是调味。
相比中国东部地区的菜系不同,川菜并不依赖于丰盛新鲜的食材,而擅长把普通的食物做的更有味。
真正让川菜独一无二的,就是调味的艺术。
我们常说的“麻辣”味,其实只是川味之中的一种。一场精心安排的川菜宴席,绝不仅是麻辣味就可以概括的,它像是一场缠绵悱恻的戏剧:
先用适量的红油唤醒你的味蕾,再用麻酥酥的花椒调动你的唇舌,接下来,辣甜味对你的味觉进行安抚,干辣椒在放电,酸甜味让你如痴如醉,最后再来一口滋补浓汤
说道调味,不得不提四川的花椒。四川的花椒很出名,在清朝时,四川的一个地方曾是贡椒产地。另外豆瓣酱也是全国做的最好的,郫县豆瓣酱,相信家喻户晓,在看到第一章的时候,我就没忍住买了两瓶,非常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