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一套逻辑类的调查问卷,每道题限定60秒的答题时间。题目中有一些是找图形规律的,有一些是给出一大段话或者一堆数字,让你从中总结,可以从报表中得出什么信息,等等诸如此类的思考问题。
一共三十道题,一开始还可以专心答,后来越答题越没信心,总觉得注意力很难集中。
以前上学考试时,题比现在多,但即使不会做,注意力也一直都会处于集中的状态。
现在的感觉就是,看到这种思考题,连续做几道,无法集中注意力,脑袋不听使唤。
想了想原因可能有几点。
上学时每年都有考试,考试要求短时间内持续集中注意力,而从小学到大学,每学期都在考试,从另一个角度讲,每年都在练习这种聚焦的能力,所以大脑一直有这种随时可以长时间聚焦的能力。
毕业后,很少有这种考试,再也不用集中注意力读阅读理解,再也不用集中注意力思考证明题,即使有,比如一般的面试,也可能就是几道题,很少有那种要求你两个小时内连续思考的机会。
所以大脑很快就放松了,毕竟任何东西都知道偷懒,大脑也不例外。
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的改变是悄无声息的,可以悄无声息的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很强大、缜密,也可以让大脑悄无声息变得懒惰。
当然工作后大脑也不是变得更差了。工作后看到资料更多,读的书更多,接触到了更多的思想,大脑在思考的广度方面比以前强多了。
而且大脑也不是真真的懒惰,可以发现,大脑喜欢听故事,面对一个逻辑问题,它的状态会比较差,但是如果给它一个故事,他却能从头到尾的看下去,也许这也可以理解为大脑的舒适区。
总之,大脑是个很神奇的存在,有时要把大脑看成自己的一个对手,不断的跟它斗争。
关于大脑,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有一段论述:
作为一个人,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惊人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