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后,一直身处互联网行业,所以很多行业标准会觉得大家都知道,其实隔行如隔山,今天分享一个关于互联网行业用户行为数据收集的常识。
先说一个现状:大家在使用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各种大型互联网产品时,你的每次点击行为、到达一个页面停留了多久,向上还是向下滑动了,所有这些,你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你的行为都会被软件记录并上报到对应的服务器。
作为前端软件开发者,我们要确保这些数据完整、安全的存储在手机里,并在合适的时机去上传到服务器,这个工作至关重要,数据记多了,记少了,记错了都会是大问题,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数据分析。
数据上报的对应服务器后,会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统计,并以此来驱动兴趣推荐、产品策略。
所以大家在使用这些大型互联网 App 时,其实在看不见的地方,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可以说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于任何大厂,用户行为数据上报都是核心工作,代码也是核心代码,改起来都需要格外小心。
我自己曾经就因为日志上传搞出过线上问题,改天可以分享一下。
今天为什么想到这个,主要是因为前天跟一个独立开发者聊天,他问到了我很多 inBox 笔记的数据问题,比如用户留存率、转换率等等,我说,我算不了那么细,我的日志上报比较简单,没有那么细致。
然后我反问他的如何,他说了自己的情况,并说他自己开发了一套日志采集系统,我直呼专业,因为对于个人项目,大部分开发者其实都是简单调用一些三方的 sdk 来收集,有些甚至就不统计,因为小项目用户量小,有时候分析意义不大,这哥们也说了,之前上班工作经常做这些工作,所以自己就手动做上报,然后上报到自己的服务器,然后自己分析,我只想说,这是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另外,大家可能会想,这算不算侵犯个人隐私,其实在使用软件前,现在每个软件都会提示用户,是否同意用户协议,然后对应链接里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其中就有关于收集你的所有行为数据的准许,使用这个软件,表示同意,一般不同意,你就用不了这个软件,😂
今天跟一个多年的技术好友做了一次线上聊天,之前 17 年因为做单元测试相识,如今因工作中因为继续涉及到这块的知识,所以就找他请教。
另外,他还是一个独立开放者,主要做习惯打卡方面的软件,Together 一起打开的作者,我曾经是他的用户,在他的打卡社群里经常打卡,现在还在做这方面的创业,今天聊了 40 分钟,聊的话题还比较多,比如如何推广应用,时间精力分配等,挺有意思,他在开发之余,还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并且真人出镜,我很佩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微信里搜索:小创作,就可以搜索到他。
好了,今天的咚记就到这~
我是咕咚,一个软件工程师,独立开发者,inBox 笔记作者,每天我会在咚记中分享自己的开发思考和日常感悟,欢迎关注。